廣告看板
 

05b head-26

MaMaStation > 專欄特區 > 專家專欄 > 兒童教育專家—李凱靈 > 避免孩子受驚
避免孩子受驚
Latest update: 週三, 18 九月 2013 00:00       Text by: 李凱靈   


150近年來,香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,有很多西方的節日都會有慶祝活動,例如:聖誕節,復活節等,而近十數年來,興起萬聖節。萬聖節亦是源自西方的節日。遠在公元前幾百年,在北歐及英倫一帶的塞爾特人(Celts,居住在蘇格蘭、威爾斯及愛爾蘭等地),認為在他們的除夕(即十月卅一日),死亡之神(Samhain)會和已死者一起重返人間,由於活人世界跟死人世界之間的界線變得模糊,所以就在那一天,大家會穿著奇裝異服,在街上遊行,希望能把外面的孤魂野鬼嚇跑,避免受騷擾。而祭司德魯伊特(Druids)會向逐家逐戶索取食物來拜祭死神。哪一家不給食物,祭司就會咒詛那一家在一年內有人死亡,這就是今天Trick or Treat的由來。所以萬聖節真的是一個鬼節!本來就是向死神敬拜與獻祭的日子,沒有半點「聖」可言。

 

 

在萬聖節,不管是大人或是小孩子,都喜歡打扮成鬼怪,怪獸惡攪一翻。事實上,萬聖節在香港流行究其原因,實與商家的促銷活動有關。尤其是香港兩間主題公園,更把這些鬼怪活動粉飾為合家歡的節目。可是,據廣管局的資料顯示,就兩間主題公園一連串宣傳萬聖節活動的驚嚇宣傳片,共接獲近多宗投訴。其實大多數家長認為宣傳萬聖節活動的廣告內容,商場及食肆的鬼怪裝飾等,對孩子心理是會帶來負面影響,情況著實令人憂慮。

當然,有些孩子會享受這些驚嚇場面,或許有些大人亦會以嚇到孩子為目標,見到孩子害怕而感到沾沾自喜,可是,不是所有孩子都享受被驚嚇,更有些孩子可能會感到害怕,產生恐懼。

首先,家長要明白,萬聖節不但跟學習英語沒有必然的關係,陰森氣氛還有機回會對孩子的心靈會造成不良影響。

1

此外,有臨床心理學家指出,鬼怪廣告會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及成長有著深遠影響。例如2-4 歲的孩子還處於心裡學所講的“前運思期”。他們對鬼怪事物的承收能力是脆弱的,他們或許沒有真實或虛構的概念,很可能將廣告內容信以為真,不能辨別那些鬼怪的真確性,以為看到的怪獸,鬼怪都是真的.而產生不安情緒。而孩子的真心恐懼,可能是成年人想像不到的。

而年紀較大的孩子需然可以掌握到多一點真實或虛構的概念, 但他們有很豐富的幻想力, 被嚇時如果想起從前的驚嚇場面,觸及他們的童年陰影,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焦慮症或恐懼症。

如果發現孩子遇到驚嚇場面之後,晚上發惡夢,尿床等,其實已經代表這些場面對他們心理出現壓力。嚴重的話,可能會變成病態性的恐懼,意思指感到害怕的情況持續6個月或以上,足以影響孩子日常生活, 例如不能睡覺,心跳不正常,反胃等身體上的問題,就需要尋求專家協助。

2

建議父母可試以下方法開導子女:
如果孩子對真實或虛構的概念感到混淆的話,提議家長可以透過日常生活的物品,例如毛絨玩具, 或陪睡的洋娃娃等來告訴孩子真實或虛構的概念: 這些玩具是他們玩耍或睡覺的好夥伴, 但不是真的動物或人物。如果可以的話,嘗試叫扮演人小除下他的面具讓孩子看到原來怪獸是人扮演出來的。

即時校正觀念:如果孩子看到驚嚇的廣告片段,或深沉詭異的佈置或扮相時。家長可即時校正觀念,跟孩子一起面對問題,鼓勵孩子反映及表達他們的情緒, 然後以適當的安撫, 作出跟進. 與此同時, 盡量提供更多好玩及健康的事情及活動,跟孩子一同參與。

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:很多時後,孩子都是因為害怕別人的眼光,受朋輩的影響,而參與萬聖節的活動。只要家長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,就不怕他人的欺負,也無懼別人的眼光,不會因想得到别人的認同而隨波逐流,受朋輩影響而參與萬聖節活動,或購買有關的商品。有了健康的自我形象和正確的價值觀,孩子會有勇氣向朋友說「不」。故此,父母的支持、鼓勵及教導是很重要的。

保持安全感: 在進入有萬聖節主題的公園或商場之前,父母可以先跟孩子說明,公園或商場內見到的東西會是恐怖的,令他們不安的,先要他們有心理準備,同時,家長亦應給予孩子一些關心的動作, 如擁抱他們, 令他們有安全感和感到自己被保護。

不應責罵: 孩子有可能會因為恐懼而做出一些倒退行為, 如咬手指令自已感到安全,家長見到這請況不需要太緊張及加以阻止, 更加不要去責罵他。

放鬆及鬆弛肌肉的練習: 家長可以在日常時間和孩子做一些鬆弛肌肉的練習, 例如利用海綿或麵團在手中搾緊及放鬆的動作. 這些練習可以認用於恐懼的處境上, 讓孩子學懂放鬆。

3

 


+ 0
 

請先登入,以發表評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