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4d head-23b

MaMaStation > 流行新知 > 親子同樂 > 文化博物館展覽介紹香港當代「後直攝影」
文化博物館展覽介紹香港當代「後直攝影」
Latest update: 週六, 13 十月 2012 09:56       Text by: 范小芍   

P201210120274 photo 1044279何謂「後直攝影」?數碼影像科技的出現,互聯網、全球化等的趨勢,以及新的藝術與攝影意念,又如何影響新一代的香港攝影和藝術?

由即日(十月十三日)起至十一月二十六日在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行的「後直:當代香港攝影」展覽,展出共十六組本地藝術家的作品,透過他們不同的創作手法,探視當代香港攝影的發展路向,特別是年輕攝影家們從「直接攝影」模式延伸開拓的「後直攝影」新趨勢。

P201210120274 photo 1044276


「後直:當代香港攝影」展覽是香港文化博物館與香港國際攝影節2012的合作伙伴計劃節目,由黎健強博士及黃啟裕共同策展。展覽同時與香港國際攝影節另一亮點項目《平行視野─日本韓國當代攝影展》產生對話,促成港日韓的攝影文化交流,帶動香港攝影走進新時代的發展。

一九八零年代,香港攝影人反對攝影模仿繪畫、提倡照片要表達出本身自有特質的「直接攝影」運動,獲得了很多新世代的支持者和觀眾,於是「直接攝影」成為香港攝影的主導風格。

但在過去的二十年間,不願遵照這方式創作的香港攝影人越來越多。同時,受到其他藝術訓練的影響,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在攝影藝術上著重概念多於考慮主體或風格,他們被稱為「後直」,就是「後直接攝影」的意思。這新一代攝影人告別一元獨尊的美學立場,不想在沙龍及直接攝影之外再建立一種新的攝影美學標準,而是希望通過反思以往的辯證發展以後,香港攝影可以朝向開放多元的未來。

參與是次展覽的十六組攝影家與藝術家包括張益平、張康生、程展緯、何鎮宇、何展兆、賴泳晨、林亦非、廖偉棠、馬珠、文浩、伍煒豪、伍啟豪、楊德銘、譚慶楷、楊俊瑋和蘇詠康、王希慎。他們以不同脈絡分為四個組別,分別名為「懷舊復古」、「有所不直」、「與天比高」及「混合與加工」。

「懷舊復古」組別檢視的,是開發早期攝影技法的攝影家作品。參展的攝影家使用不同技法於作品中,包括針孔攝影、古老照相機、非銀鹽照片生產法、濕版玻璃片、和實物投影等等,希望藉此而讓觀眾認識已被遺忘的美學,甚且關注以前不受重視的本地歷史。
  
「有所不直」組別裏的作品乍眼看來似乎就是直接攝影,但觀眾仔細端詳之後,不難發現它們其實是另含蜿曲。參展的四位攝影師大多是現役或曾經是新聞攝影工作者,從他們的個人作品裏可以看到刻意歪曲的取景方式,用數碼技術加工來表現自己在事件裏的感受。

「與天比高」組別的四位藝術家,各自開闢了攝影表達的新可能:在拍攝的手法上、合成圖像的過程上、展示照片的形式上,他們都有不同程度的突破。

「混合與加工」組別的藝術家做的是混合媒體,或者是照片完成後再有加工的作品,例如痕跡、手工、實物等,藝術家欲探索攝影是否也有可能生產具有直現性質(presentational)的作品。

香港文化博物館位於沙田文林路一號。開放時間為周日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,星期六、日及公眾假期上午十時至晚上七時;逢星期二休館(公眾假期除外)。入場費十元,全日制學生、高齡人士及殘疾人士半價優惠,逢星期三免費入場。

有關展覽詳情,請瀏覽香港文化博物館的相關網頁:www.heritagemuseum.gov.hk/chi/exhibitions/exhibition_details.aspx?exid=195
查詢熱線︰2120 8188


+ 0
 

請先登入,以發表評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