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告看板
 

01c head-04

MaMaStation > 頭條專題 > 家庭熱話 > 羅寶鴻:不打、不罵,不代表就是正向教養
羅寶鴻:不打、不罵,不代表就是正向教養
Latest update: 週三, 30 六月 2021 00:00       Text by: Administrator   

3你是否有過這個經驗?明明現在是提倡正向教養,但當教養遇難題時,仍有不少人會說:「孩子就是要打才會怕、才會乖」,當大家都這樣說時,彷彿不曾使用棍子的你,是一個對孩子太仁慈的父母。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正向教養?跟傳統教育有多大的差異?羅寶鴻老師藉由這篇文章說分明。

最近收到一位家長來信,他的孩子目前正處於歡必罷時期,常常一哭鬧就是一、兩個小時。這位媽媽好幾次都快忍不住打下去,但沒有真正用打的方式處罰小孩。每當這時,一旁的老公就會說她看那麼多教養書,還不是一點用都沒有。
該如何處理這個教養難題,這位挫敗的媽媽曾問過身邊朋友的意見,其中還不少朋友是教育工作者,沒想到竟然有很多人給她答案都是「用棍子」,好像她沒用棍子實在是太仁慈了。對此她感到十分訝異、懷疑,我們不是處於一個提倡用正向教育的時代嗎?
我很能瞭解這位母親內心的衝突與挫敗,這正是傳統教育與正向教養的差異。
傳統教育主要透過成人威權與規範來教育孩子,但正向教養主要透過和善與堅定的態度、正向聚焦來教育孩子。兩者的方式與結果,是截然不同的。
傳統教育方式如打罵、處罰、命令、威脅、恐嚇等做法,對約束孩子行為上當然有效(我們都是過來人),但卻無法養成孩子正向人格。想想就知道,每天用上述的方式對待孩子,孩子人格會變得越來越正向嗎?肯定是不會的。而且這些方法只有短期效果,沒有長期效果;隨著孩子越來越大,例如到了青春期,當他已經不再怕這些方式、甚至會做出反抗時,這些方式就會完全失效。
但這裡值得注意的是,光是不打、不罵,不代表就是正向教養;有的父母不知道該怎麼做,所以採取漠視或逃避的方式,來回應孩子的負向行為,誤以為這就是正向教養。但正向教養正確的含意是:給予孩子內在正向資源;透過各種善巧方式,來保有與增長孩子內在的歸屬感、與價值感,這才是真正的正向教養。這也包含了大人能夠跟孩子內心有所連結,彼此都能感受到對方的在乎。
這方面,大部分的成人都需要重新學習;因為我們大都是從傳統教育過來的,所以在孩子有情緒、或自己有情緒時,很容易就會回到慣性,用過往被對待的方式來應對孩子。如同這位媽媽說,許多人建議他用棍子就對了, 我並不會感到意外,因為用棍子真的是最快的,但未必是最好的。
縱然大人可能認為,有些孩子就是必須要用棍子才會「聽話」、才會「乖」;但使用完棍子之後,又沒有任何可以修復親子關係,重新建立與孩子連結的方法,更沒有給予孩子正向資源的方式。倘若如此,這些比較有生命力與想法的孩子(簡稱「頑皮」),恐怕只會在傳統教養方式之下感到自己越來越糟、沒有價值,與大人的關係也漸行、漸遠、漸無聲了。
孩子很歡的處理方式,會依照他的年紀、不順心的原因,以及當他哭鬧時大人是怎麼回應等面向綜合來看,才能給予具體建議。但一般而言孩子的情緒可以分為兩種:
1.跟主要照顧者有關的情緒
2.跟主要照顧者無關的情緒
若孩子情緒跟主要照顧者無關,那比較容易處理,通常在當下用語言辨識孩子現前感受,同理孩子情緒,當下不講太多道理,轉移他注意力,或給予孩子擁抱,都能幫助孩子情緒逐漸緩和下來。
但若孩子的情緒跟著要照顧者有關,換句話說孩子的情緒是由大人引起的(或許因為你對他有所規範讓他生氣),那就要先注意自己的內在狀態。若成人當下也是不安定的,則很難讓孩子情緒安定下來。所以要先照顧自己、讓自己內心先安穩,才有辦法用真正正向的方式幫助孩子。
by 暢銷親職作家 - 羅寶鴻

+ 0
 

請先登入,以發表評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