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告看板
 

01c head-04

MaMaStation > 頭條專題 > 家庭熱話 > 幼兒哭鬧怎麼辦?4個要點教你怎麼應對
幼兒哭鬧怎麼辦?4個要點教你怎麼應對
Latest update: 週三, 16 六月 2021 00:00       Text by: Administrator   

1不熟悉的環境、吵雜聲、親戚們不斷的擁抱跟親吻,只是簡單的家庭聚會就會輕易地讓3歲的查理崩潰,引發他一陣亂踢和尖叫。查理平時是個很安靜的孩子,但他時不時地會突然發脾氣,而他的父母和小兒科醫師都苦思不得其解。

我們總是錯誤地以為孩子有能力控制自己
雖然這些行為、崩潰、哭鬧,是許多父母和專業人員關切的議題,但是大部分想要解決問題行為的策略最後都以失敗收場,為甚麼會這樣呢?因為這些策略都立基於一個錯誤的假設:孩子是有能力控制想法、情緒、和行為的。我們錯誤地假設小孩有能力計畫、分析、有意圖地控制那些鋪天蓋地而來的強烈情緒,而這往往也是他們發脾氣的原因。
事實上,許多孩子還沒發展出這些能力。如果孩子沒有能力控制他的行為,那麼無論你怎麼跟他講道理、給予獎賞、或是訴諸「心靈力量」都將無法說服他改變行為。
我們時常忽略一個事實,那就是孩子控制行為的能力,也就是專業人員稱為「由上而下的思考(“top-down” thinking)」,是隨著時間發展的。隨著基因、人際關係,和環境的不同,每個孩子由上而下的思考模式皆因人而異。蒂娜•布萊森(Tina Bryson)和丹尼爾•席格(Dan Siegel)將大腦負責管理「由上而下思考」的區域稱為「上層大腦」(upstairs brain)。
小孩大多不是故意一直發脾氣,
那是由於他們的社會情緒發展尚未成熟,
他們只是正在經歷著壓力反應。
先「由下而上」地培養孩子的情緒穩定性
但我們要如何處理這種不成熟呢?首先,我們需要「由下而上」地建立情緒的穩定性和平衡性。藉著與孩子建立友愛的關係,提供孩子心理安全感,並尊重每個孩子的不同,來讓他們感到安心。我們必須優先安撫最基本、原始、立即反應的「下層大腦」,才能處理其他問題。
當我們用「由上而下」的策略來幫助「由下而上」能力尚未發展完全的孩子,我們便傳遞了一個錯誤的信息給孩子,讓他們認為只要他們夠努力,就能夠控制得了自己。不斷接收到這種信息對孩子正在萌芽中的自我形象、自信、和親子關係都是很大的傷害。
依照每個孩子的不同,給予不同的回應
我們必須了解的是,孩子得先有一些基礎,才會有能力控制他的情緒和行為。而自我控制的基礎則包含情緒調節、以及感覺安全和平靜的能力。為了幫助孩子學會如何安撫自己的心理和身體,需要照顧者能夠依照每個孩子的不同,找到管用的方式來安撫他們。而情緒調節能力的發展,則源於大人友愛地與孩子共同調節情緒的經驗,這並非靠孩子自己就能發展出來的能力。
隨著父母和照顧者友愛地、耐心地依照孩子不同的需要來回應孩子,這些能力將會逐漸形成孩子情緒堡壘的基石。我們的工作就是負責建立孩子情緒穩定性的基礎,確保基礎是安全而穩固的。運用「由下而上」的方法,隨著時間發展,即便像查理這種孩子也能學會處理突發和不熟悉的環境。
若要協助孩子建立「由上而下」的思考方式,必須先「由下而上」建立基礎,以下是幾個要點:
1.在處理或嘗試解決行為問題之前,先讓自己與孩子的情緒同調。
想辦法(不使用語言)傳達「我明白你的掙扎,我會陪你。」的信息。我們總是習慣先說話,但第一步其實應該是同理孩子的情緒,讓他感到安心。感到安心(也就是經驗安全感的神經知覺)是情緒健康的重要基礎。
2.同理、理解孩子的情緒後,幫助孩子安撫自己的身體和心理。每個孩子天生都有自己偏好被安撫的方式。
對某些小孩來說,輕柔的聲音就可以安撫到他們;有些孩子則喜歡輕輕地被搖晃,或是一個愛意滿懷的擁抱;有些孩子可能更喜歡你在身邊支持他就好,不需要做任何事情。慢慢地,你能幫助每個小孩找到最適合他的方法,用身體去經驗平靜的狀態。
3.當孩子透過父母的幫助學會如何安撫自己之後,我們可以開始用「由上而下」的思考方式來幫助孩子想辦法事前計畫,和學習新的因應方式。
但只有在情緒調節的基礎穩固之後,這個方法才會奏效。
4.為了幫助孩子,我們也要培養自己的情緒穩定性、學會冷靜、和情緒調節的能力。
小孩發脾氣可能會讓我們難以保持冷靜或理性,但記得孩子並非故意搗亂,而是正在經驗著壓力反應這件事,或許可以幫助你保持冷靜。我們愛的陪伴,以及注意到孩子的獨特需要,就是安撫孩子和緩解情緒混亂最好的方法。
愛兒學編輯部
文|莫娜•迪拉胡克(Mona Delahooke)博士
譯|洪婉禎
編|Cindy
 

+ 0
 

請先登入,以發表評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