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告看板
 

05b head-26

MaMaStation > 專欄特區 > 專家專欄 > 健康心理學 > 獎賞與懲罰
獎賞與懲罰
Latest update: 週一, 24 二月 2014 00:00       Text by: 李威廉   

150這晚收音機播了一首久違了的舊歌 ﹣張艾嘉的《童年》,「一天又一天,一年又一年,盼望長大的童年。」輕快的旋律、琅琅上口的歌詞在腦海迴盪,不其然讓時光倒流至上世紀八十年代 ﹣那是我的小學時代,也是人生中最無憂無慮的快樂年代。


我是個七十後的 香港人,童年大部份時間都在九龍城、土瓜灣渡過,那兒最多的是唐樓、板間房,還有飛機在頭上飛過的噪音。板間房的生活雖然擠迫,但感覺並不困苦(現在回 想,當然又是另一番滋味),也許那時代的小孩們的要求比較容易被滿足:望穿秋水終於到了星期六的下午,媽媽帶我去連鎖快餐店嘆漢堡包、細薯條更及細可樂, 每年暑假的某一天,媽媽帶我去荔園玩,樂透一整天,考試名列前茅,爸爸出錢由媽媽帶我去旺角西洋菜街買玩具(那是的西洋菜街可不像現在般熱鬧,但有四、五 間玩具店)作為獎勵。以上的獎賞,對現今很多香港小孩來說,可謂乏善足陳,且垂手可得。箇中的原因,也許又是老掉牙的一句話:社會進步了、物質豐富了。把 這句話作深入的演譯,就是獎賞的意義變少了,以及懲罰的強度也規限了。

按照心理學說,獎賞 (reward) 是行為學派 (Behaviorism) 內操作制約 (operant conditioning) 的一種,名為正面強化 (positive reinforcement)。操作制約是一種行為,這種行為帶來獎賞,人就會繼續做同一行為。這是一個強而有力的理論,舉例說當時唸小學一年級的我,如果整個星期都準時交功課,沒有被老師寫手冊,那麼那個星期六的下午,媽媽便會帶我去吃漢堡包和薯條,這個獎賞就能強化(reinforce) 我繼續準時交功課和做個乖學生這個行為。依照這個操作制約的理論,如果考試取得優異成績,便可以獲得心儀玩具,這個獎賞便使我在下次考試也要取得好成績。

1

同樣地,懲罰 (punishment) 也是另一種操作制約,它可以是給予當事人一些不想要的東西,名為正面懲罰 (positive punishment),或取去他(她)一些心儀的東西,名為負面懲罰 (negative punishment)。小時候觸犯校規被訓導主任在眾目睽暌下鐵間尺打手板,這是正面懲罰;測驗不合格被媽媽沒收心愛的超合金機械人,是負面懲罰。

 

時至今日,小孩們每日都可以自行到連鎖快餐店吃花款多多的飽餐,不必望穿秋水由媽媽帶去,也不需要考進前三甲才有獎品。今天,港孩己經成為港爸港媽的掌上明珠,對於子女的要求,都盡量賦予滿足,所提供的物質有時甚至供過於求,獎賞機制的意義早已不及從前。至於懲罰,從前遠遠望見訓導主任,便不其然聯想起他手中的鐵尺,但隨著對人權的重視度不斷提升,體罰幾乎己在學校銷聲匿跡,師生之間的尊卑關係亦早已出現變化,懲罰所產生的警惕阻嚇作用也不如從前了。 

那麼,獎賞機制是否己失效?懲罰制度又是否不能用諸於教導小孩身上?個人認為,正面強化這個獎賞機制的實行的確比從前困難,畢竟當今社會物質豐裕,關鍵是父母能否找手到子女的需求。有時候,獎賞也未必一定建基在物質之上。因此,獎賞機制是否能成功,很視乎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之好壞,彼此之間有否良好的溝通。

至於懲罰,個人認為有些正面懲罰(如過度的打罵)確實會對當今的小孩的自尊心造成損害。如小朋友不是犯了嚴重的過失,施以負面的懲罰(如扣減其上網時間)或許己經可收警惕之用。

 

2

最後還是要附帶一句:獎罰制度只是眾多心理學運用的其中一種。父母對子女的關懷,與及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,才是協助孩子健康成長的不二法門。


+ 0
 

請先登入,以發表評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