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統計,全球每天有1800名5歲以下兒童死於腹瀉,可見小兒腹瀉不處理後果嚴重,不容忽視。中醫稱為小兒泄瀉,一年四季均可發生,但以夏秋季多見,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,以及大便稀薄甚至如水樣,或完全不消化的症狀。此病主要是因感受風寒濕熱等外邪,令脾失健運,影響食物消化吸收而出現腹瀉;餵養不當,進食油膩、生冷或不潔食物,損傷脾胃,令脾失健運而致腹瀉;小兒先天脾胃虛弱,或脾腎陽虛,而出現反覆腹瀉。
小兒泄瀉是兒童時期的常見病和多發病,以六個月至兩歲幼童多見。若腹瀉持續超過三日,伴有大便有血、發燒、嘔吐或食慾不振等情況,應及早診治。
中醫認為本病一般可分為五種證型:
(一)外感風寒型:表現為大便稀爛,色淡稍臭夾泡沫、1日3-6次,伴有腸鳴腹痛,面色淡白,流涕,咳嗽,咽癢,或怕風,不口渴、小便清長。
(二)脾胃濕熱型:表現為腹痛即瀉,大便急,色黃褐熱臭,身微熱,心煩口渴,尿少色黃。
(三)脾胃傷食型:表現為腹痛脹滿,大便黏滯味臭,瀉後痛減,口臭,無胃口,伴有噁心嘔吐。
(四)脾虛型:表現為久瀉不止、或反覆發作,大便稀薄,或水樣,夾有不消化食物殘渣,面色少華,疲倦,無胃口。
(五)脾腎陽虛型:表現為大便稀薄,夾有不消化食物殘渣,形體消瘦,面目浮腫,四肢冰冷。
注意事項:
- 要保持合理有營養的膳食,食物新鮮,食具清潔。
- 教育孩子飯前便後有洗手習慣,勤剪指甲。
- 注意氣氛變化增減衣物,避免受涼或過熱。
- 夏天多喝水,保持充足水份。
- 避免長期、濫用抗生素。
- 平日有適當的運動,加強體格鍛鍊。
- 勤換尿布,每次便後用溫水洗臀部,預防紅臀。
現為大家介紹一款健脾止瀉粥,均適合以上五類證型的兒童:
蓮子健脾粥
材料:蓮子15g、芡實15g、陳皮6g、淮山20g、白扁豆20g、雞內金5g、蘋果1個、大米50g、砂糖15g。
做法:先將所有材料洗淨,雞內金研磨成粉,蘋果搗爛擠汁,先將蓮子、陳皮、芡實煎取成濃汁,去渣後加入大米、淮山、白扁豆,雞內金,加水武火煲10分鐘後以文火煲1小時,最後加入蘋果汁、砂糖即可。
功效:蓮子有清心安神、健脾益胃的作用;陳皮有行氣健脾,調中開胃的作用;芡實有健脾止瀉,補腎固精的作用;淮山有健睥,補肺益腎的作用;白扁豆有健脾化濕,利水消腫的作用;雞內金有消食健胃,澀精止遺的作用;蘋果有益胃生津,健脾止瀉的作用。
這款健脾粥具有健脾和胃,補腎止瀉的功效。
郭志華 註冊中醫師
註冊中醫編號:006227
廣州中醫藥大學 中醫婦科學專業博士
香港浸會大學 中醫學碩士(針灸)
香港浸會大學 中醫學學士及生物醫學(榮譽)理學士
香港大學 社區精神醫學證書課程文憑
香港大學 戒煙輔導員培訓證書課程文憑
香港老年學會 實用老年病學證書課程文憑
醫院管理局 身心健康證書課程文憑
郭志華中醫師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院,隨後以優異成績修畢中醫學碩士(針灸)課程及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婦科學專業博士。曾受聘於將軍澳醫院基督教靈實協會轄下各中醫門診,以及到靈實醫院、將軍澳醫院、多個護老院為中風病人針灸。一直從事中醫處方、針灸等臨床工作,累積多年經驗,尤其對失眠問題、婦女健康問題及痛症有較深的體會。
曾多次接受雜誌,報章,網上媒體及有線新聞訪問有關感冒、月經病、孕婦調理等健康知識,亦曾主講多個中醫醫學講座,向市民推廣中醫知識。並曾於香港老年痴呆協會撰寫一系列有關中醫養生文章,曾於《只有女中醫知道的青春秘方》一書中撰
寫養生文章。曾參與香港大學精神科有關針灸治療失眠研究及失眠中醫證型調查。現為東周網中西匯醫專欄作者。
+ 0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