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告看板
 

05b head-26

MaMaStation > 專欄特區 > 專家專欄 > 健康心理學 > 觀察性學習
觀察性學習
Latest update: 週五, 16 五月 2014 00:00       Text by: 李威廉   

150上幾篇文章介紹了多種行為模式,包括古典制約、操作制約,及隱然學習。上文略略帶過了的觀察性學習(Observational Learning),我們在本篇詳細討論。

 觀察性學習又稱社會學習(Social Learning),此學習論由史丹福大學的班度拉(Albert Bandura)教授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提出,當時班度拉教授於史丹福大學教學,研究暴力行為,他讓一些小朋友觀看別人的暴力行為,發現小朋友很容易仿倣,即使只限於在電視機面前觀察(見下圖)。

1

學習者藉著由觀察性學習對他人進行仿倣的形式,依據學習者當下的心理狀態與學習成效不同可分為以下四種方式。
1. 直接模仿(Direct Modeling): 直接模仿是一種最簡單的模仿方式。 人類生活中的基本技能,大多是由直接模仿得來的。 例如:小朋友學習使用筆寫字。
2. 綜合模仿(Synthesized Modeling): 綜合模仿是一種複雜的模仿學習方式。 學習者經歷模仿多人的經歷而學得的行為,即綜合多次所見他人的經驗而形成自己的行為。 例如:原始人看到閃電產生的火燄焚毀了整個森林,又觀察到火可以取暖身體,他就能綜合所見學到關於火的知識而使用火燒熟食物。
3. 象徵模仿(Symbolic Modeling): 象徵模仿是指學習者模仿的,不是其具體的行為,而是其性格或其行為箇中的意義。例如:故事書裡的鋤強扶弱的主角、電視劇中正氣凜然的英雄人物、電影裡性格不羈的男主角,學習者會仿倣他們行為背後所隱示的性格、特質。
4. 抽象模仿(Abstract Modeling): 抽象模仿是指學習者觀察學習所學到的抽象原則,而非具體行為。 例如:學習者閱讀《孫子兵法》,從兵法中領悟謀略,並運用在商埸上,無往而不利。

2

不同於古典及操作制約,在觀察性學習的過程中,是沒有獎賞(reward)的,只是單純觀看別人的行為,就自然形成了本身的行為。 把這理論引申到其他生活例子,例如小朋友觀看父母打麻雀,或者居住的社區環境中有很多人賭錢,他(她)慢慢就會潛然默化,學懂去賭錢,這個觀察性學習有一個強而有力的特點,就是當事人不需要有獎賞,只是望見別人在過程中開心、雀躍,他(她)就自然會跟隨這個行為。即使往後的人生都不曾因這個行為而得到獎賞,他(她)也會照樣做。 觀察性學習論說明: 只要經常觀察別人做某種(些)行為, 久而久之, 自己也會產生這種(些)行為。

3

這個理論十分有效地解釋賭博: 中國人的家庭容易助長賭博,我們很小的時候已看著家人(特別是父母)打麻雀、賭錢,在觀察過程中把打麻雀的規則、打法內在化(Internalization), 同時認為打麻雀是「玩」, 而不是「賭」。 在這個社會學習過程中,解釋到為什麼我們只透過觀察,和生活在這個環境裡,就會產生病態賭博,亦解釋到香港的病態賭徒百分比高於外國,這是因為很多人從小便觀看成年人打麻雀、賭錢。


+ 0
 

請先登入,以發表評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