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5b head-26

MaMaStation > 專欄特區 > 專家專欄 > 寶寶整體發展 (專家匯) > 如何令我的兒童口齒伶俐?
如何令我的兒童口齒伶俐?
Latest update: 週五, 14 五月 2010 09:17       Text by: Administrator   

「望子成龍」、「望女成鳳」,相信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女考試成績好,名列前茅,將來出人頭地。怎樣才能幫助兒童,尤其是學前階段的兒童,在學習中取得佳績呢?
 


語言理解及表達的能力往往與成績有著直接的關係。在學前階段,兒童會透過基礎訓練、遊戲、互動溝通等模式學習;藉以提升智能、語言及溝通能力:在小學階段,兒童會透過閱讀書本及上課等模式學習。香港康復學會言語治療師梁偉豪指出兒童學前的學習模式是「從學習到閱讀」;當兒童入讀小學後便開始用「閱讀來學習」。所以,家長必須在兒童入讀小一前加強兒童在語言、創意、邏輯、專注力、智能等各方面的發展,才能令你的孩子口齒伶俐。現在希望與家長分享「如何讓兒童在各方面均衡發展」。

語言方面:
家長應該:
- 先了解兒童適齡的語言能力:不同年齡的兒童在語言發展上有不同的要求,如希望初步了解兒童的發展里程碑可瀏覽網頁www.hktherapy.com

- 作出適當的示範:大多數一歲半前的兒童透過模仿學習,家長可誇張咀形、身體語言。當兒童要求物件時,家長更可將該物件放於咀邊,待兒童多觀察成人的咀形及舌頭變化,有助他們的語音發展。

- 多用「平衡語」:「平衡語」的意思是成人以兒童能理解的句子來形容兒童的動作/行為。當兒童取得充足的語言環境刺激,兒童的語言必能有所進步。

- 家長應該以「擴張」的技巧來回應兒童的說話。例如:兒童說「我要隻碗呀!」,家長可說「好呀!你要隻玻璃碗呀!」。換言之,家長應以比兒童更豐富的語言回應兒童。

家長不應該:
- 與兒童對話時,不應該以一些不合乎兒童能力的說話與兒童溝通,如兒童只有兩歲,那麼家長就不應問兒童「我們甚麼時候不用上學呀!」

- 不應因為兒童說話速度慢,而在兒童說話時打斷他們的句子。兒童在初學說話時出現斷斷續續的情況十分平常,其實他們是正在組織句子。

- 家長不應該要求兒童完全跟從家長所想的句式說話。家長應讓兒童隨心所欲地說話。如欲糾正他們的說話,家長應當待兒童完成句子後才給予回應。

- 當兒童不合作、發脾氣或大吵大鬧時,家長不應以獎勵形式(如:以糖果誘至他們安靜)來哄小朋友,這樣只會加強他們的不合作行為。

- 不應要求學前兒童多看書,少玩耍。透過有效的假想性玩耍,他們的創作力定必有所進步。

智能方面
家長應該
- 應當了解兒童在不同年齡的智力發展。
- 應從多感官及易於觀察的方法提升兒童的智能發展。例如教導長短、大細等概念時,家長應用較大的對比(籃球和乒乓球)教授,並讓兒童親自觸摸及玩耍。
- 當兒童學習方位概念(如上下、前後)時,家長應以兒童的第一身來教授,讓兒童親切地感受。

家長不不應該
- 不應該抽離現實環境。兒童的觀察力有限,他們所學的必須是「此時此刻」,即是他們所學的須要於眼前活形活現。例如:一個兩歲的兒童不能在炎熱的夏天感受到冬天的寒冷。

- 不應該以第三身作為教導方位概念的起步。試想想其他物件(如:爸爸、小狗、巴士)的前後與兒童自己的前後可有不同呢。

有關邏輯及創意等範疇的資料將於日後再討論。

資料由MaMaStation顧問
言語治療師
梁偉豪提供


+ 0
 

請先登入,以發表評論。